潮新闻:https://tianmunews.com/news.html?id=2473718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新葡京app作为一所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全国7所试点高校之一,也是唯一一所入选第二类第三种的试点高校。学校以试点为契机,深刻把握和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在落实“四个服务”、坚持“四个面向”中找准自身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色,通过五“强”五“转”,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强化学生中心,培养从“重教轻育”向“五育并举”转变
牢固树立“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注重“品格锤炼、知识修炼、双创磨炼、技能锻炼”四“炼”协同,从顶层设计、制度机制、资源经费等方面全方位予以保障。聚焦本科地位,坚持“以本为本”,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出台配套制度,强化考核激励,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定期专题研究,优先保障教学投入和资源配置。聚焦思政育人,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依托新时代理论宣讲团等载体,让青年师生成为“学”的主角、“讲”的主力、“听”的主体;立足地方文化,整合育人资源,构建“有课程、有教材、有社团、有基地、有实践、有研究”的“六有”体系。聚焦全面发展,坚持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双创教育“三位一体”推进,实现思政教育协同化、专业教育项目化、文化教育载体化、艺术教育普及化、体育教育个性化、劳动教育全员化、双创教育全程化。
强化教学改革,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探索闯关式课堂教学,按照低阶、中阶、高阶“三阶一线”不同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学-约-闯-评-通过”重造教学流程,以数字化支撑、个性化施教、“游戏化”闯关“三化合一”重整教学方法,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重塑学习评价,达到“一少二多三重”目标,即少灌输,多引导、多考核,重自学、重改进、重突破。推广浸润式实践教学,通过开展企业生产项目实践、特色品牌赛事实践、地方文化体验实践、区域产业创新实践等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开发、讲授课程,做到“真题真做、实景实训”。强化闭环式质量保障,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聚焦“五个度”,完善教育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构建社会全链条多维度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把质量意识、标准、评价、管理以及质量文化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
强化科教融合,学习从“知识输入”向“知识应用”转变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服务新发展格局,从知识交付和输入向知识应用和技能培养转变,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创建博士创新站,由一名博士领衔,组建一支研发服务团队,带领培养一批学生,承担一个产学研用项目,服务一个企业(行业)群。抓实双创教育,让所有学生接受双创基础教育,一定比例的学生参加双创训练、系统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打造“师研生随、师导生创、师生共创”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抓好学科竞赛,推动“人人进学科竞赛”,实施“导师+项目+团队”,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和实践能力,增强创业创新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强化产教融合,育人从“单一主体”向“多元协同”转变
坚持开放融合办学,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紧扣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2.0”计划,依托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产教融合联盟、产学研用合作基地、卓越工程师班等平台以及订单班、协议班、冠名班等形式,培养契合区域发展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为实体经济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工匠巧匠。与名校名企大院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办学由学校单一主体变为校、企“双主体”,学习场所由校内变为理论在校园、实训在企业的“双场所”,教学由知识输入向知识应用、从学科逻辑向技术逻辑“双转变”,师资向教师、工程师“双师型”转变,毕业取得学历学位证、职业资格证“双证书”。
强化校地融合,服务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
牢固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反哺地方,相互促进、校地融合、共同发展。推进校地融合专项计划,打造高贡献度的科创服务领军团队,新增高辨识度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高契合度的大学生本地就业率,争取高转化度的横向研发经费,构筑高辐射度的产业学院(行业研究院、国际合作学院)。深入实施“融入地方”行动,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需求,发挥人才、技术、文化优势,实施服务地方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开展“双走进、双服务、双促进”活动。深入实施“区域联盟”行动,结合地缘相近、定位相似、优势互补的先天条件,建立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开展互认学分、互用基地、互通信息、互派教师、互融团队等合作,走联盟合作、集群发展之路,实现抱团取暖、合作共赢。深入实施“借梯登高”行动,与高水平大院名所合作,用好各类对口帮扶政策,开展“1+1+1”计划,即借力1所名校、帮扶1个学院、服务1个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