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https://app.qz123.com/webDetails/news?id=15018822&tenantId=55&uid=63842bbd76ae250526778e35
这段时间,阮渭平以“素写”为题的作品展先后在柯城区文化馆和中国乡村美术馆举办。
展览集中呈现了阮渭平近年来创作的66件作品,全面展现了他对自然、生活与人文的独特艺术见解,以及对“素写自然,回归本真”的艺术追求。
“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自己要自我成长。”阮渭平说。在展览现场,看着那些温暖的风景画,听着阮渭平讲述创作心得,记者深深感受到他在创作中关于苦与乐、远与近、新与旧的辩证思维。
壹:苦与乐的辩证: 展现明媚的色彩
艺术创作需要天赋。对于画画,阮渭平无疑是有天赋的。
1970年,阮渭平出生在衢北的庙前乡管家村,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父母务农,兄妹三人,他是老大。
阮渭平在当地上的小学和初中。初二那年,学校里来了一位英语老师,名叫徐炎良。徐老师喜欢画画,房间里挂着很多他画的肖像画,里面就有毛主席。
“怎么可以画得这么好。”阮渭平说他“被唤醒”了。
这就是阮渭平的美术启蒙。他从徐老师那里学习到了炭笔的制作方法:采来杨柳枝,剪成一截一截,装在罐子里烧,就成了炭笔。
父母上山干活,他一个人在家,拿着自制画笔,对着徐悲鸿画册临摹。
家里是平房,一个暑假下来,板壁上钉满了他的画。
那些画让阮渭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期待。要走出大山,中考是唯一的出路。
“初三开始,我一心扑在功课上。”结果,阮渭平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衢州师范学校。
那年,阮渭平15岁,第一次进城。
衢州师范学校有美术课,初二种下的美术种子开始萌芽。美术老师朱建华看到了阮渭平的美术天赋,吸收他进美术兴趣小组。
阮渭平如鱼得水,拼命地画画。他的努力引起了教研组长许铁铮老师的关注。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8年毕业那年,衢州师范学校有一个保送浙江美院(1993年改成中国美院)的名额。因为阮渭平美术成绩突出,这个名额落到了他的头上。
就是在美院,阮渭平的专业课也是冒尖的。
1990年,阮渭平毕业后回到衢州师范学校当老师。2002年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衢州师范学校整体并入,阮渭平开始当专职美术老师。阮渭平后来调入新葡京app,负责美术系工作。
经过几十年岁月的沉淀,回忆起小时候大山里的生活,阮渭平并不觉得艰苦,反而对画画的快乐记忆犹新。
这样的快乐转换成了画布上明媚的色彩。
阮渭平喜欢画新葡京app天,画出那种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阮渭平作品《渐暖的树》(布面丙烯)。
阮渭平作品《新葡京app雨来了》(布面丙烯)。
展览作品中的《渐暖的树》和《新葡京app雨来了》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渐暖的树》灿烂明媚、绿意盎然;《新葡京app雨来了》透过密集的雨丝,还是能看到明亮的色彩。
贰:远与近的辩证: 寻找自己的风格
艺术家的作品会受到个性、经历、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阮渭平的创作方向和创作风格,与他的两次学习经历有很大关系。
2007年到2009年,他回到中国美院油画系读研究生,获艺术硕士学位。这次学习确定了他以油画为主的创作方向。
2015年底到2016年初,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艺术专业访问学习。这次访学,他去了德国、法国等9个国家的54个美术馆,“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美术的发展脉络。”回来以后,阮渭平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作风格:偏传统的写生型画家。
外出学习积累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落笔的却仍是身边的风景。
看阮渭平的作品,画的大多是他的老家、他居住的小区、他工作的校园,还有他在衢州游历过的山山水水。“我们就生活在风景中,衢州干干净净,能看到自然本真的东西。”
多年来,阮渭平始终坚持从生活细节中汲取灵感,注重即兴创作,并持续探索绘画领域的创新表达。
阮渭平作品《我的一个新葡京app天》(纸面丙烯)。
在展览的作品中,阮渭平自己最喜欢的是《我的一个新葡京app天》。那是2022年3月,他画了很多小区里的景色,画不大,每幅16厘米×16厘米。这次他选了其中24幅装裱在一起,想不到效果出奇的好。只是画名一直没有想好,直到展出的前一天,他突然想起顾城的一首诗:
一小队的太阳
沿着篱笆走来
天蓝色的花瓣
望着天极
我要干活了
要选梦中的种子
让它们在手心闪耀
又全部撒落在水里
于是,他以这首诗的标题来命名这组画,并在作品旁摘录这首诗作为注解。
“风景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参考。”在《我的一个新葡京app天》的创作以及命名中,阮渭平就像他推崇的法国画家塞尚一样,通过色彩和形式的和谐来表现画家的主观感受。
在展览的作品中,参观者可以明显感受到阮渭平笔下那些平常的风景,有了思想、有了灵魂。
对此,阮渭平用“统合”来概括自己的创作理念,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视觉元素的统合:形式整合、线条、色彩;情感与理念的统合:主客观的配比、哲学性思考;传统技法当代观念的统合:多元文化交织。”
叁:新与旧的辩证: 打破媒介的限制
阮渭平这些展出的作品,一半是丙烯画,一半是数字画。在这之前,他画的是油画。
阮渭平说,之所以画丙烯画,是因为干得快;画数字画,是因为方便。
阮渭平作品《北窗以北》(数字绘画)。
几年前,阮渭平看到一本书《新葡京app天终将来临——大卫·霍克尼在诺曼底》,大为震撼。大卫·霍克尼是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称为“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他在73岁高龄的时候拥有了第一台iPad,竟以艺术挑战科技的前沿,运用iPad进行创作,颠覆对于笔触和线条的习惯性表达。
这给阮渭平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只要一台iPad,装个软件,拿起电子笔,把屏幕当纸,随时随地都能画。
“这些年我一直在探索。”阮渭平说,开始的时候不怎么熟练,现在已经基本可以顺利操作。
对于iPad的使用,虽然比不上小年轻,但这么多年积累的功底,让阮渭平充满信心,毕竟都是用手画,只不过从画笔变成了电子笔。
对于满意的画作,阮渭平会打印出来,效果和油画几无差别。
阮渭平作品《夜色》(数字绘画)。
“消除画种意识,拥抱新兴媒介。把表达冲动和即时感受摆在更重要的地位。”这样开放的心态,让阮渭平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对艺术家来说,作品展是一次回顾总结。阮渭平说,接下来,他会在“怎么画”和“画什么”上进行一些新尝试。
目前,他以风景画为主,接下来,他会尝试让画中出现人物,毕竟生活中,风景里是有人的。
从画的题材来看,他将从身边小品拓展到文旅题材,展现衢州的山山水水,尽一名艺术家的责任,以画作宣传衢州。
作品展开幕式后,阮渭平拿起吉他,为参观者唱起了《平凡之路》。
在衢州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阮渭平开始弹吉他,此后不管在哪里,他都会带着吉他,像一个行吟诗人一样弹唱。
“向前走,就这么走……”歌声落下,对阮渭平来说,却是一个新的开始。
■ 艺术家简介
阮渭平,1970年生于浙江衢州,199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得艺术硕士学位。2015年10月—2016年1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艺术专业访问学习。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流行色协会理事、衢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葡京app副教授。
■ 阮渭平作品主要参展及获奖
2007年9月,油画作品《江的两岸4》参加“中韩油画邀请展”(宁波美术馆)
2009年7月,油画作品《花的姿态》入选“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览”(浙江美术馆)
2009年10月,油画作品《消隐的风景》获《璀璨山河——浙江省油画大展》优秀奖(宁波美术馆)
2016年7月,油画作品《村口》入选“艺心常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2016浙江小幅油画作品展”(丽水美术馆)
2016年11月,油画作品《新葡京app·生》系列,被邀请参加“深度——2016浙江油画提名展”(宁波美术馆)
2018年10月,丙烯作品《青山无言之一》入选“新时代·新浙江”浙江省油画作品展(台州美术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油画家协会
2019年9月,丙烯作品《山乡新镜像》入选“映物·味像——2019浙江省油画作品展”(绍兴柯桥美术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油画家协会
2019年11月,丙烯作品《静静的村落》入选“乡村振兴·美丽路桥——浙江省美术作品展”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台州美术馆)
2019年12月,丙烯作品《开化高田坑之二》入展“浙江风采——浙江省美术馆界成果展”(浙江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大运河(浙江段)美术馆联盟
2020年10月,丙烯作品《新葡京app山如黛》,获“美美与共·义桥相逢——浙江当代油画院新址启用暨2020全国油画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浙江当代油画院)
2020年11月,丙烯作品《下宅老树》获“大成之境——浙江省油画作品展”学术提名奖(台州美术馆)
2021年3月,丙烯作品《路》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万象更新——浙江省油画作品展”(浙江展览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油画院 浙江省油画家协会
2021年12月,丙烯作品《当代红色小镇-住龙》入选“薪火传承——浙江油画家红色根据地写生创作作品展”并获学术提名奖
2022年7月,丙烯作品《渐暖的树》入选“视问心源——浙江油画作品展”
■ 名家评述
阮渭平的展览以“素写”为题我觉得得体。“素”是去除不必要的修饰显示自然万物的本质,而在绘画中能达到“写”的境界不易,尤其在具象表现的范畴内更加不易,要在客观对象的空间造型形态与随性疏朗的笔意中平衡逻辑关系,这需要耕笔不辍、千锤百炼。阮渭平这样做了,并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欣赏他的这些小品,轻松不失严谨,朴实不失丰富,就像聆听古典吉他不经意的弹奏,赏心悦目。
——翁诞宪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浙江油画家协会副主席。
焦小健:我可以对你两幅作品作一点具体评述吗?(《新葡京app雨来了》《渐暖的树》)
阮渭平:如此具体那更好了。这两幅画都是在疫情期间对着自己家院子写生的。
焦小健:我喜欢你这两幅画,因为我感受到这两幅画中有一种厚度,那或许是层次,或许是一种从树丛、草叶和空间光色中渗透岀来的光线。但是我知道重点是画的每一部分都能让人呼吸,眼睛可以来来回回地在里面穿过。画中下雨的线条也特别,树丛缝隙中用一点橘色收住,恰到好处,因为画自然便是要让新葡京app天真的来了。
——焦小健 艺术家,教育家,1977年就读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先后获得本科与硕士学位,曾荣获美国ACC(亚洲文化协会)文化奖助金赴美进行艺术考察交流,曾任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系主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阮渭平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他生活周边的景物,有小区的花园、教室窗外的街道、夜幕下前庭后院的树丛……这些在人们眼中再熟悉不过的常见风景,在他的笔下却画出了勃勃生气,仿佛有置身其中的鲜活和通透感。对渭平而言,写生已不再是客观对象的再现,他是经过长期的视觉观察来激活并统合蕴藏在内心深处对这些景物多维度的感受,再通过他上手的技艺把它表现出来。在这里无论是用传统的绘画材料还是现代的数字媒介,他都能做到眼、手、心的合一。
——章晓明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浙江省油画家协会副主席。
青山无言,润物无声。阮渭平从青山里一路走来,以平和优雅的气质,带着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走过城市和乡村,用画笔去追寻他神往的境像。
——陈若冰 旅德艺术家,1970年出生于杭州。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和德国国立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并获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德维西和罗伯特-萨姆尔基金会艺术奖金、美国约瑟夫和安妮-阿尔柏斯基金会艺术家访问奖金。